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政府治理专题

  • “小过重罚”的规制:论行政处罚裁量的法律适用逻辑

    叶飞;滕颖;

    “小过重罚”现象频发,其根源在于《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裁量上的缺失,以及部门规章在处罚裁量过程中的越位现象,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处罚裁量机制的异化,陷入了片面依赖“数字处罚”的误区。鉴于此,为规制“小过重罚”现象,亟需对现有的行政处罚裁量的法律适用顺序进行梳理。具体而言,应明确将《行政处罚法》确立为处罚裁量的前置适用规范,优先将行政违法行为中符合“不予处罚”或“可以不予处罚”情形的行为排除在处罚范围之外,再对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适用具体的部门规章,作出具体的行政处罚。同时,可以尝试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引入商谈程序与“成本—收益”分析程序。此外,我国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行政处罚裁量数据库,实现对行政处罚裁量的动态调整与优化。

    2025年02期 v.27;No.10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立法体系化视域下公共数据法律定义的规范构造

    李旺;谭俊;张翔;

    公共数据是数据的重要类型之一,其法律本质为数字化生产要素。在种差层面,“公共性”是区分公共数据和非公共数据的根本特征,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难以准确揭示公共数据的“公共性”特质,其真正要义在于通过“公益用途”的实体条件和程序制度来“限制数字权力、激励数据利用”,这也是公共数据立法的理念欲求,同时表征公共数据法律关系的性质;“主体+行为”是承载公共数据种差特征的基本构造,在法律定义中应当表述为“公共机构在履行管理职责、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处理”。公共数据的外延不适宜在法律定义中直接列举,但可以将公共数据类型化为“原生型公共数据和转化型(暂时性)公共数据”,在此基础上针对种差特征中“公益用途”“公共机构”等留有弹性解释空间的术语,借助“利益衡量”“目的性限缩”等实质解释方法实现对涉法事实的妥当涵摄,确保公共数据的法律定义兼具稳定性和适度开放性。

    2025年02期 v.27;No.106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协议解除权的规范路径

    黄燕妃;

    现行行政法律规范对行政机关单方优益解除权的行使要件及各类解除权竞合适用的规则缺乏明确指引。由于行政诉讼制度的单向性,加之行政机关易受自利倾向影响,实践中常出现行政机关混同适用行政协议解除权的情形。文章主张以契约严守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为价值导向,构建行政机关协议解除权的规范适用体系。首先,增设非优益性单方解除制度,为协议撤销、情势变更解除等非权力性解除情形提供独立运行方式。其次,确立《行政协议司法解释》对解除行为的规范效力,通过其准用功能填补实体法漏洞。再次,针对解除权竞合的各类情形,实施类型化解决方案:对一般法定解除与单方优益解除竞合,通过立法明确要件实现类型的区分;对情势变更解除与单方优益解除竞合,在利益平衡的基础上综合进行个案裁断;对情势变更解除和不可抗力解除,基于其区分的必然性明确划定二者的适用范围。通过构建层次分明的解除权适用体系,既可遏制行政机关滥用优益权,又能促进行政协议中公共利益与私法秩序的有效调和。

    2025年02期 v.27;No.106 17-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交通·法律

  • 智能网联汽车法学研究的学术图景与未来展望

    方娜;张昊;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革新与传统交通形态的深度解耦给现行法律规范体系带来结构性挑战。已有文献就智能网联汽车关涉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领域的法律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在侵权责任、刑法规制、算法治理等方面形成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目前研究缺乏系统的文献梳理。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既有文献进行样本处理,经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发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法学研究呈现“两重”和“两轻”的特征,即重部门法具体法律现象的理论构建,轻跨领域知识交叉融合;重部门法内部制度调和,轻立法、执法、司法环节现实问题的研究。为此,应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法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交叉学科异质耦合研究,明确立法模式及立法框架,聚焦执法环节监管效能与行政相对人权利保障研究,推进司法审判程序法挑战与制度应对研究。

    2025年02期 v.27;No.106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交通事故车辆贬值损失的保险赔偿研究

    何芋桦;

    学界研究多聚焦于侵权人视角下的事故车贬值损失赔偿问题,而关于保险人视角下的事故车贬值损失保险责任承担机制研究存在空白。这一研究视角的结构性缺失导致实务界面临三重现实困境:其一,事故车贬值损失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畴尚存认定分歧;其二,交强险与商业三者险中贬值损失免责条款的正当性基础亟待证成;其三,互联网保险模式下免责条款提示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缺乏明确规范。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事故车贬值损失属于保险公司的赔偿范围,事故车贬值损失在保险责任中具有可赔偿性。交强险中的事故车贬值损失免责条款不具有正当性,因其与强制保险设立的公共政策目标相悖,而商业三者险基于意思自治与对价平衡原则设置的事故车贬值损失免责条款具有正当性。针对互联网保险的特殊性,提示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需构建差异化规则体系,除传统书面形式要求外,应额外满足四项要件:事故车贬值损失保险责任免责条款与其他免责条款一起单独成页并题以明显的标题,设置强制阅读,投保人以手写方式作出已实质阅读且保险人已尽提示说明义务的承诺,在虚拟平台上设置客服。

    2025年02期 v.27;No.106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货运合同保价条款排除适用情形与损失责任承担研究

    石畅;

    现有法律规范没有对承运人重大过失情况下能否排除适用保价条款限制赔偿责任这一重要情形进行规定。检索和分析人民法院案例库4个保价相关的入库案例发现:运输合同纠纷和快递服务合同纠纷主要聚焦在保价条款是否属于无效的格式条款,保价条款在承运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是否应排除适用。法院生效判决认为,提供格式条款的第三方违背公平原则,不合理地分配合同交易中的风险和负担,且未履行“合理提示”义务,格式条款不能作为规范承运方、托运人之间权利义务的约定。保价条款虽然是承运人限制责任的格式条款,但亦是合同双方达成的合意,一般应认定有效;承运人对货物损失存在重大过失的,不得援引保价条款限制赔偿责任。托运人和承运人对货物的损失均存在过错,应根据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责任。托运人不诚信保价,影响承运人正常商业判断的,可以减轻承运人的责任;不影响承运人注意义务判断的,承运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情况下仍然排除保价条款限制赔偿责任的适用。

    2025年02期 v.27;No.106 46-5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职业教育专论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职“县校合作”的多重动因、潜在风险与治理路径

    张海水;

    高职“县校合作”是高职院校与县级相关部门之间互利共赢的组织设定与制度安排。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职“县校合作”是高职院校与地方深度合作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到市县的主要形式。通过梳理分析,高职“县校合作”发展主要受到“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高教资源布局”“实现高职自身发展需要”四重动因影响。在高职“县校合作”具体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资源错配、动力衰退、空间收缩、质量竞争力下滑等风险,需要从风险全链条以及关键要素方面进行有效化解,从而实现风险的“被动应对”走向“主动治理”。

    2025年02期 v.27;No.106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从“标杆引领”到“共生生态”:“新双高”建设驱动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阻滞与路向

    贾维强;

    “新双高”建设计划的启动,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已从聚焦“标杆引领”的打造转向“共生生态”的构建。其行动逻辑在于以价值共创为功能牵引,以价值溢出为资源导向,以跨界共生为组织形态,以生态贡献为评价标尺,旨在超越院校个体竞争,迈向多元主体协同的价值图景。然而,这一逻辑的实践面临个体理性驱动下的集体行动张力、浅层项目交易下的伙伴关系虚化、行政条块分割下的协同效能空转和显性指标依赖下的生态价值遮蔽等阻滞。破解之道在于体系化的路向探索:其一,重构“权责共担”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为生态构建提供制度保障;其二,搭建“利益共享”的产教联合实体,为深度融合打造有形平台;其三,畅通“数据驱动”的资源开放共享网络,为价值流动提供技术支撑;其四,确立“贡献导向”的分类激励评价体系,为协同行为提供核心牵引,从而引导职业教育“共生生态”的构建从愿景走向现实。

    2025年02期 v.27;No.106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改革的三维分析:价值变革、互动机制与创新路径

    胡迎九;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构职业教育生态,推动其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研究基于“价值—互动—创新”三维分析框架,系统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在价值维度,揭示智能技术通过教育效能革命、生态演化与伦理转向重塑职业教育底层逻辑;在互动维度,解析技术渗透、教育进化与系统协同机制,提出虚实融合教学场景与智能教育耗散结构优化模型;在创新维度,构建涵盖智能基建、三元教学范式、数字画像评估与数据治理的多维实践体系,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跨学科解决方案。

    2025年02期 v.27;No.106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实证研究专题

  • 智慧学习环境下高职学生深度学习评价量表设计与检验

    谭玉林;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已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尽管相关探索不断深化,针对高职学生开发的标准化测评工具仍较为缺乏。基于科学的量表编制规范,构建了涵盖深度学习动机、深度学习投入、深度学习策略与深度学习结果四维度的测评模型,设计了40个测量题项。正式调查结果表明,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71,各项CFA拟合指标良好,具备较高的信度与效度。该量表为智慧学习环境下高职学生深度学习测评与个性化干预提供了有效支持。

    2025年02期 v.27;No.106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特征与应用策略——以装备制造大类专业教学标准的主题分析为例

    尚建利;吴吉平;

    专业教学标准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和纲领性文件,其科学性与前瞻性对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研究以装备制造大类52份新版专业教学标准为研究对象,运用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进行文本挖掘。研究发现,新标准呈现出知识体系的跨学科融合、技术内涵的数智化升级与能力体系的结构化重塑三大核心特征,标志着职业教育正从传统分科教育向适应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融合范式演进。据此提出落地策略:健全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适配响应机制,推进数字技术驱动的专业内涵升级,完善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师资—基地—教材协同支撑体系,推动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025年02期 v.27;No.106 80-8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实习就业常见法律纠纷问题研究——基于相关典型司法裁判文书的考察

    李观文;

    校企合作是目前院校与企业一种重要的合作模式,近些年发展迅速,很多学生到合作的企业实习就业,一些甚至发生了法律上的纠纷。通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近些年学生与学校、企业发生诉讼的司法裁判文书,归纳分析常见法律问题与典型案例,选取数量最多的劳动主体资格认定、实习时身体受伤害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法律风险的防范建议。这将有助于厘清一些法律关系的模糊认识,从中汲取教训,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v.27;No.106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产教融合与区域发展

  • 共同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张蕾;韩大勇;孙国波;

    在共同体建设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赋能载体和关键要素,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抓手,也是破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在辨析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理论依据和价值体现的基础上,挖掘其内在的目标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多元共同体等本质内涵,并对7个地区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当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存在的现实梗阻。通过问题导向,提出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2期 v.27;No.106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产业导师考评机制研究

    王亚男;姬中英;

    如何科学评价产业导师教学效果与专业价值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分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产业导师的核心作用与政策保障,明确了其在教学内容对接、教育教学改革及校企合作中的关键作用,并梳理了相关政策支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数量—质量—发展”的三维考评指标体系,对该体系各维度指标进行细化,并补充项目质量评估,为产业导师考核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产业导师的考评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并实现了产业导师考评的全面性与可操作性。有助于优化导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产教融合深层次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2025年02期 v.27;No.106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困境突破探析

    沈国华;

    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承担着服务本土产业升级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但职业教育发展受制于区域产业结构、教育资源和企业动力等多重因素,长期面临产教融合深度不足、协同机制缺失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实图景,从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以及民族等视角分析了产教融合存在的困境,提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困境破解路径,旨在为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2025年02期 v.27;No.106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职业院校专业群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现实困境及消解策略

    徐小莉;赵俊琳;刘永胜;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技能人才,打造技能中国。职业院校专业群结合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困境,基于产业发展的职业院校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构建专业群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框架,提出确定“贴近需求、动态调整”精准化的专业群学徒制培养目标,构建“三层分类、岗课融通”模块化的专业群学徒制课程体系,实施“项目驱动、工学交替”双元化的专业群学徒制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多维、增值赋能”个性化的专业群学徒制评价体系等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策略。

    2025年02期 v.27;No.106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实践探索

  • 文化赋能“国际邮轮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研究——基于邮轮资源库的实践

    詹秀秀;鄢向荣;

    随着全球邮轮产业的蓬勃发展,国际邮轮对从业人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多元文化服务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聚焦文化赋能“国际邮轮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阐述了文化赋能“国际邮轮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理论逻辑、教学目标设置及教学模式构建。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实践路径,实现文化与“国际邮轮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表明,文化赋能教学显著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服务礼仪水平,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就业竞争力,但也面临文化知识筛选整合、教学持续性及礼仪综合应用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教学,为国际邮轮行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服务人才。

    2025年02期 v.27;No.106 119-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中思政融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伟峰;王贤俊;程春红;

    在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的思政融入面临企业教师思政能力不足、资源碎片化等问题。研究通过“诊断—浸润—实践—反思”能力提升路径、网格化思政资源体系构建,形成《企业课程思政实施手册》及典型教学案例,有效提升了校企协同育人成效,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2025年02期 v.27;No.106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大思政课”视野下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学的价值逻辑、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

    扶慧娟;

    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思政教学有内在的价值逻辑。通过分析“大思政课”视野下二者融合的现实挑战,以四大类型的思政课程为核心,协同联动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行业企业实践、综合比赛活动四大载体和“学、思、践、悟”四条途径,整合大国工匠资源库、校企合作案例库两类核心资源,构建“四课四载体四途径两资源”的“大思政课”视野下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实践路径。

    2025年02期 v.27;No.106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